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消费新闻 > 热点快报 > 消费“心”能源:治愈式休闲与沉浸式体验

消费“心”能源:治愈式休闲与沉浸式体验

时间:2022-04-28 来源:消费快报

  左脚踏踏右脚,右脚蹬蹬左脚,甩去身上外套,再将包随手一扔,无视各种咣咣当当的抗议声响,径直向那舒适又温暖的沙发奔去⋯⋯瘫倒在柔软的沙发上,用电视的人声充当背景音效,以扭曲的姿势舒服地刷起手机。

  这一刻,好幸福⋯⋯

图片1.jpg

  

  明明在呐喊,怎么却躺下了?

  夹带着一丝消沉,“躺平”不知从何时起,已成为现代白领和青年用以自述的精神写照。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配上有气无力的标签,这不仅是字面上的别扭,更映照出年轻人的不满和无力。它代表对新生活的某种渴望,是新时代中,新需求的倒影。

  躺平是一种无声的抗议。它意味着当人们告诉你,“你必须更努力学习,更努力工作”时,你不接受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职业倦怠,是高强度压力和长时间工作下的一种消极反应。但隐藏在疲惫外衣下的,实则是同社会发展内生的思考——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检视。

  从宏观层面看,有意识的躺平是社会进步的派生之物。人们在节奏紧凑的现代生活中,主动放缓脚步,尝试用独立的空间和时间,探究能让心之所向与身之所望相符的方法。站着如果只代表机械式地重复,那何不躺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“我思故我在”—— 生命在反覆思索的过程中,逐渐获得意涵。

  就实践的角度而言,人们不是不想满足社会期待,而是开始接受做不到的现实。面对先赚一个亿的“小”目标,大家都能一笑置之,但在一房一车的现实压力下,却没有退缩的空间。所有人都明白工作是自我实现的机会,也是承担经济责任的途径,但社会现实和工作压力却像湍急的漩涡,越是挣扎,越难以逃脱。

  随着工作步步进逼,人们感到越来越喘不过气。工作的时间并未如凯恩斯1930年所做的预言——减至15时/周——那样缩短,反而随着香味四溢的咖啡,飘散得又远又广。与此同时,智能手机协同无线通讯,将时间与空间的界线,模糊到几不可见。人们经常笑道自己再也不用加班,因为上下班早已脱离时间的制约,而办公空间的建设材料,也从砖墙变成讯号,变得无远弗届。在这个用代码与数位构建的世界中,过去无法工作的理由,都化作不想工作的借口。

图片2.jpg

  科技超越了时空,工作跨过了生活。人们享受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,也同时承受着无处不在的压力。技术侵蚀着工作与生活的边界,把世界越拉越近、越缩越小,近得让人无所遁形,小到让人透不过气。

  躺平卷起的商机

  然而,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。眼前存在低谷,就意味两侧矗立高峰。躺平如果仅仅是被动消极,是种名为“丧”文化的普及,社会理应呈现一种凝滞,处处弥漫着喘不过气的窒息。

  但我们眼前的事实恰恰相反。短视频上,人们依旧绽放着青春活力;生活中,层出不穷的新奇事物总在一夕间成为爆品;朋友圈里,亲友们从不吝于分享点滴的美好。触目可及,尽是蓬勃的生命和崭新的创意。

  这意味人们躺得更平,但也站得更高,只是领域不同。通过工作的视角看去,许多人或许确实不如前辈们挺拔。但从休闲的棱镜望去,原来更多人非但没有躺平,反而比过去爬得更高。

  由此而生的,是消费的“新能源”。当传统的日常消费被电商平台侵蚀得分毫不剩,线下消费究竟还剩什么?没有人愿意为便宜5毛/斤的菜叶,去市场来回砍价。一天劳碌过后,即便要加运费也宁愿选择外卖。能用一根手指解决的事情,为什么要花两条腿的力气?早就被日常生活消磨得精疲力竭,没有足够的理由还想要人出门,那就只有两个字:没门。

  这是一个休闲拉动消费的时代。人们不想出门吗?人们显然都想出门。去健身,去逛街,去吃饭,去看展,休闲活动充斥在线下的日常消费中。尽管学业和工作如此累人,一到假日,大家还是迸发出一种用不完的精力,恨不得用过载的休闲将自己榨干。周间的五天,人们盼着当一天过完;但周末的两天,却又巴不得像五天那样漫长。

  休闲不是放空,是填充。与过去不同,如今的休闲活动越趋复杂,益发耗神。这是因为工作与生活的界线不再清晰,人们无法自由地在两种状态间切换,更不用说抛开一切,放空自己。从狼人杀到剧本杀,再到费脑又费嗓的密室;眼下流行的休闲娱乐,都不再是讲求放空心灵的写意活动。反之,需耗费大量精神进行逻辑推理,花费很长时间融入角色,且要维持专注以便在高压下冷静思考。

  当工作挣脱时空的限制,放空近乎不能,也不再足够。人们需要填充,需要让自己的脑袋塞满别的东西,才能将挥之不去的工作排挤出去。

  休闲无问“西东”,只求内心。当手机成为标配,移动网络覆盖全国,行为就已冲破地点的限制。过去,纵情山水只为远离尘世喧嚣;如今,只要心中放不下,手上就忙不完。反过来说,只要内心求得宁静,随处都能觅得安静。当内心平静成为休闲目的,都市中的休闲也随之更加丰富多元。

  压力充斥社会,意味治愈性消费变得迫切;填充取代放空,代表体验式的休闲成为关键;而当自然不再是心旷神怡的必要条件,城市便逐渐成为休闲地点的新载件。

  心灵的休闲地——华熙LIVE五棵松

  放慢脚步,原来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。座落京城西边的华熙LIVE五棵松,一处身处闹市却又能用治愈式休闲和沉浸式体验,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休闲空间。华熙LIVE融合文化体育、文化艺术、文化教育、文化娱乐、文化生活五大业态,以时下最流行的休闲娱乐,为人们打造了一处充满活力、现场、体验的城市活力聚集地、新生活方式体验地。

图片3.jpg

  欢笑与倾诉,是生活的调味。在华熙LIVE,人们能在嘻哈包袱铺用笑声忘却烦心杂事。看着工作的烦恼成为诙谐的演艺,听着生活的琐事化作戏谑的语句,仿佛就像在用一种崭新的视角,重新诠释生活的点滴。即使压力大到连笑都嫌勉强,依旧能在华熙LIVE找到解决的办法。在LIFT BAR、MOOD BAR、DASH%和牛啤堂,朦胧的灯光簇拥着解忧的杜康。碰着杯,聚着会,三五好友嘴上诉说一切,在漫无边际的言语中,尽情倾诉宣泄。

  用艺术浇灌生活,在虚实间休养生息,在北京时代美术馆,用片刻的静谧体会生活的脉动。匆促的步调,繁忙的生活,脑中尽管充斥着日常的琐碎,却依旧有种难以言喻地空虚。扑面而来的斑斓色彩、刻意却写意地光影变化,满眼尽是现实,却又绚烂得让人怀疑。令人窒息的美丽,取代喘不过气的压力;同样的屏气凝神,截然不同的体验。用艺术凿开的空间,分隔纠缠的工作与生活。商圈中的美术馆,喧嚣尘上的寂静;略显突兀的疏离,恰是心所需要的距离。

图片4.jpg

  “没有音乐,生命是没有价值的。”尼采不加修饰的语言,随着Live House震耳的音乐一同炸响。来势汹汹的音阶突破耳朵,一声声地撞击人们的心弦。随着旋律不由自主地摇摆,跟着音乐随心所欲地律动。嘶吼着、呐喊着、奔跑着、摇摆着,尽情释放,寻回自我!

图片5.jpg

  溢出Live House的音符,飘荡在华熙LIVE街区的每个角落。一个音响,一支麦克风,街头歌手们的一曲旋律,浓缩了生活的百感交集;有时苦涩的让人难以下咽,有时却又甜的让人不敢睁眼。音乐的符号不曾改变,但生活却没有一天不变;是音乐为生活注入勇气,是生活让音乐拥有意义。

图片6.jpg

  人生如戏,但我想做自己的编剧。融入剧本杀的事件,沉浸在密室背后的故事,扮演其他角色,就好似拥有了另一种人生剧本。华熙LIVE的5小时沉浸式体验,为正苦苦扮演当前角色的人们,打造了一处能够抽离现实的场域。在这里,你可以是主角,也可以是配角,甚至可以作为无声的背景,静静存在。

图片7.jpg

  欢笑与倾诉,艺术与音乐;心灵的休闲,是生活的“心”能源。

  现场体验取代人生考验,在治愈的休闲中沉浸,在活力的现场中释放,在华熙LIVE来一场心灵的飨宴。

  伸伸懒腰,挣扎着将恼人的闹铃按掉。即便万般地不乐意,熟悉地周一还是自顾自地将人拖入新的轮回。工作在继续,生活也在继续。偶然瞥见穿过树影的一缕阳光,忽然又有了些许动力。

图片8.jpg

 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吗?

  我不知道。

  我只知道,

  片刻的喘息,让我能看清自己所走的路。


关于消费头条 | 联系方式 | 发展历程 | 消费帮助 | 商务QQ:一八三1143408

备案号:沪ICP备13015512号-5 技术支持:苏州欢美科技 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