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要香港有求,祖国必应。今年香港第五波疫情肆虐之际,正是中央支援香港抗疫,香港才渡过最危急的时刻,”香港青年巫欣伟表示,“我有幸参与社区隔离治疗设施的建设,为香港出一份力,守护自己的家园。”
巫欣伟今年25岁,是香港回归的同龄人,目前是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物料控制员。在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,他全程参与中央援港竹篙湾社区隔离治疗设施项目的建设,在项目建设物资、后勤物资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2022年3月,巫欣伟在竹篙湾社区隔离治疗设施项目现场
“在中央援港抗疫项目中,我们有2700多名同事投身一线,与超66万人次的香港建筑工人一起夜以继日地抗击疫情。有的同事年事已高,依旧不眠不休、全力以赴地抢工期。每个人都很有奉献精神,”巫欣伟感叹道。
如今巫欣伟加入中国建筑国际已经3年有余。在他看来,这间香港规模最大的建筑公司不仅业务广泛、专业人士多、福利待遇好,还非常注重对香港青年人才的培养。公司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,积极推动两地的技术、资格互认及人才交流。“我对公司为港籍员工推出的‘千人过河’计划非常感兴趣,它让我看到自己在大湾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。”
据了解,中国建筑国际自1979年在香港成立以来,一直践行的在港发展宗旨是“建设祖国、繁荣香港、服务社会、振兴中华、福利员工”。
从一组亮眼的数据中,可以直观感受中国建筑国际在助力香港民生福祉中的成绩单:1982年2月,承建香港木湖至大榄涌输水管线工程,解决了香港市民70%的生活用水问题;持续推进香港公屋项目建设,承建了约10%的公屋项目,平均每15个香港人就有1个住在公司兴建的楼宇内;参与香港超过25%的医院工程,建设的医院病床数超香港总数的1/4;累计香港填海造地面积超过885万平方米,相当于港岛面积的1/9。
此外,中环湾仔绕道、沙中线—南北线过海铁路隧道、将军澳至蓝田隧道等市内交通工程等,为香港市民解决交通“痛点”;香港赤鱲角机场客运中心工程、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基础设施工程等,为大湾区融合发展贡献力量;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,为“东方明珠”增添历史与文化的浓墨重彩。
“得益于香港建筑行业的国际市场和专业人才,我们不断积累先进的建造经验与技术实力,逐步成长为香港最大的承建商。香港回归25年来,公司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,香港员工是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。”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副总裁罗海川表示。
目前,中国建筑国际拥有6000余名香港员工。公司依托重大项目和雄厚实力,为香港员工创造丰富多元的学习实践平台;创办“中建香港青年会”,为员工量身定制培养计划,提供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;成立“幸福委员会”,设置员工子女奖学金等方案,不断完善员工福利政策,开展员工关怀工作;组织 “关爱社会”义工会,号召员工在工作之余参与义工服务,积极服务社会等。
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,中国建筑国际制定“十四五”期间的“双百”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及“千人过河”计划:为香港大专院校毕业及在校学生,提供每年至少100个就业岗位与实习机会;以“港标内移”为载体,带动1000名香港员工至内地从业。
2021年2月,先期试点项目“前海体验计划”推出后,超过70名香港员工报名参加。作为第一批到深圳前海体验的香港员工,郑媛文在303天的体验里加深了对内地的认识,也提升了对两地文化的理解。“我希望以大湾区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,将香港先进的医疗经验引进内地,甚至是探索未来香港与内地医疗行业融合的发展道路。”
2020年2月,郑媛文在香港鲤鱼门检疫中心项目现场
对巫欣伟而言,回归25年的香港正青春,25岁的自己风华正茂,未来发展拥有无限可能。“祖国好,香港必然会发展得更好。作为国家发展的持份者,我们香港青年定将分享到更多的红利。”
关于消费头条 | 联系方式 | 发展历程 | 消费帮助 | 商务QQ:一八三1143408
备案号:沪ICP备13015512号-5 技术支持:苏州欢美科技 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。